在乡村职业的一年,如同一场深刻的成长与蜕变。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,怎样去领会民情、融入村庄,成为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课题。记得刚来到大椿村时,那份陌生感和好奇心交织着,让我满怀期待地开始了这段旅程。
初到乡村:水杉下的茫然
记得我第一次走在前竖公路上,路旁矗立着一排排水杉树,那时它们还郁郁葱葱,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。初到村子,我的职业是整理台账,看似重要,但随着时刻的推移,我发现这并不能让我真正了解村民。我常常在水杉树下独自思索:这些数据和文件真的代表了村里的生活吗?这样的日子,我觉得有些空洞。
走进村民生活:倾听与交流
随着对职业的逐渐反思,我觉悟到我不能只停留在办公室。我开始主动走出大门,跟着村书记和村长走访每一户人家。一次次的串户交流,让我逐渐认识了960户村民,听到了他们的故事。一开始,村民们对我这个外来的“小姑娘”充满了好奇,而如今,他们已经主动问:“小何,这几天怎么没来看我们?”这种变化让我感到无比欣慰。
民情日记:记录温暖与责任
通过这段时刻的深入交流,我开始尝试记录每一次走访的经历。这本《民情日记》不再是枯燥的数据,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。这里有空巢老人的孤独与渴望,有留守儿童对爱的向往,还有困难家庭的艰辛与坚定。每一页都凝结着村民的心声,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责任与使命。
回望与展望:春天的希望
转眼间,一年过去了,水杉的成长仿佛是我心灵的映射。上一次与水杉的初见,它们还是幼嫩的“小水杉”,如今已经挺拔苍劲。我的心灵也在这条路上不断成长。我为村里的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建起关爱之家,大家聚集在“舒心苑”里,互相倾诉、交流,让这个村庄更加温暖、有爱。而我的《民情日记》也在不断丰富,记录着每一份感动与改变。
小编归纳一下:用心书写,为村民服务
作为大学生村官,我深知自己的使命不仅仅是完成职业任务,而是要真正关心每一个村民的生活。通过记录他们的心声,我希望能为乡村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我会继续走下去,用心去书写更多的《民情日记》,让这个乡村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