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破折号的实用用法解析与多样例子详解助你写作更流畅 破折号的知识

一、 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(相当于括号,但语气更连贯、更强调)

用法: 用来说明或补充前面的词语或句子,相当于“即”、“也就是”、“是”或起到括号的影响。

举例:

1.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——造纸术、印刷术、指南针和——对全球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。(补充说明“四大发明”的具体内容)

2. 这就是他最大的缺点——优柔寡断。(解释说明“缺点”是什么)

3. 我们需要一种灵魂——奉献灵魂。(补充说明“灵魂”的具体内涵)

4. 为了找到他,我跑遍了整个城市——北京。(补充说明“整个城市”是哪)

二、 表示语义的转折、递进或突然变化

用法: 表示前后意思发生转折、跳跃、递进或意外情况。

举例:

1. 他看上去很平静——内心却早已波涛汹涌。(转折)

2. 他是个好人——一个非常美德、乐于助人的好人。(递进强调)

3. 我刚要出门——电话铃响了。(表示动作被意外打断)

4. “我本来是想帮你的——”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。(表示话语中断,可能暗示转折)

三、 表示语音的中断、延长或说话迟疑(常用于对话中)

用法: 表示说话被打断、声音拖长、犹豫不决或突然中断。

举例:

1. “我……我……”他支支吾吾地说,“这件事其实是——”(表示话语中断,没说完)

2. “呜——”火车汽笛长鸣,缓缓驶出站台。(表示声音延长)

3. “这个——嗯——让我想想……”他摸着下巴思索着。(表示说话迟疑、犹豫)

4. 他惊恐地喊道:“救命——”(声音拖长,带有恐惧感)

四、 引出对话或引文(代替冒号)

用法: 在剧本、小说或叙述文中,引出人物的对话或引用的文字。

举例:

1. 老师走进教室,环视一周——

小明立刻站起来:“老师,我迟到了!”

老师点点头:“嗯,坐下吧,下次注意。”(引出对话)

2.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,突然董事长站起来说——(后面接董事长的发言)

3. 墙上挂着一幅标语——团结就是力量。(引出引文)

五、 表示拓展资料上文或引出重点拎出来说

用法: 用在拓展资料性话语前面,或者引出对前面内容的重点拎出来说。

举例:

1. 美德、诚恳、乐于助人——这些是他最宝贵的质量。(拓展资料上文)

2. 勤奋进修,勇于操作,不断反思——这就是成功的秘诀。(拓展资料上文得出重点拎出来说)

3. 经过反复试验、无数次失败和改进——新产品终于研发成功了。(引出结局)

六、 用在副深入了解之前或文章作者署名之前

用法: 分隔主深入了解和副深入了解,或分隔文章和作者署名。

举例:

1. 论人工智能的未来进步

——机遇与挑战并存 (主深入了解和副深入了解之间)

2. ……(文章结束)

—— 鲁迅 (文章作者署名)

七、 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(较少用,常在条例性文件中)

用法: 用于列举各项之前的总提之后。

举例:

根据调查结局,主要发现如下:

—— 员工满意度普遍进步;

—— 职业效率提升明显;

—— 团队协作有所改善。

重要注意事项

1. 长度: 中文破折号是占两个汉字位置的直线“——”(不能用英文的短横线“-”或长破折号“—”替代)。

2. 位置: 一般写在行中,占两格,中间不能断开换行(如果需要换行,应写在下一行开头,不能把一个破折号分在两行)。

3. 与省略号的区别: 省略号(……)表示内容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。破折号虽然也能表示中断,但它更侧重于语义的转折、解释或声音的拖长。

4. 与括号的区别: 括号内的补充说明通常是附带性的、非必要的信息;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通常与关系更紧密,是句子语义的重要组成部分,语气也更连贯。

5. 与冒号的区别: 在引出对话或列举时,破折号和冒号有时可以互换,但破折号在语气上可能更灵活、更富有变化或更强调破折号后面的内容。

领会这些用法并通过实例体会,就能更准确地使用破折号,使你的表达更加清晰、生动和富有层次感。